合肥在線訊(記者 李靜 通訊員 毛陳玨 陳三虎 文/攝)2月23日,記者從蜀山區獲悉,日前,中國科協公布了2021-202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認定名單。蜀山區共有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合肥市科技館、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等7家單位被認定為2021-2025年首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數量為合肥市四城區第一。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是指由科技、教育、文化、衛生、農業、安全、自然資源、旅游等領域機構興辦,面向社會和公眾開放,具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場所,主要分為科技場館類科普教育基地、教育科研與重大工程類科普教育基地、“三農”類科普教育基地、企業類科普教育基地、自然資源類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其他類科普教育基地等六大類。
日前,經過組織申報和上級部門嚴格審核,安徽醫科大學人體結構與功能醫學科普教育基地(實驗教學中心)、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市科技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安徽省科學技術館、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入選2021-202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合肥科技館
“蜀山區擁有豐厚的科普科教資源,為促進科普科教資源更好地服務轄區居民,提升各類群體科學素質,蜀山區科協將科普工作社會化由被動轉為主動,積極開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申報工作。”蜀山區科協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介紹說,在蜀山區被認定的7家單位中,有的是對外開放的科技場館,有的是高校、科研院所的重點實驗室,這些都是青少年接受科技教育的重要場所。“我們支持這些科普教育基地開展優質科普活動項目,協助他們申報科普項目。”區科協負責人介紹說。蜀山區科協還將按照相關管理辦法,加強對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服務,為科普教育基地開展科普工作創造有利條件,不斷提升基地向公眾開放的水平,發揮科普教育基地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載體作用。
地質博物館
下一步,蜀山區科協將按照全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精神要求,繼續發揮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優勢,加大重點實驗室等開放力度,實現科普資源、科普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共建共享,助力蜀山區實施“全域科創”戰略、打造科創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