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家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的光伏板自動化生產線。新華社發
位于合肥的安徽奇智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智能語音機器人。新華社發
合肥的“科里科氣”“出圈”了。
2020年,合肥首次進入“萬億GDP城市俱樂部”,人口突破930萬,科技創新為城市發展助力良多。近日,合肥市“系統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入選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經驗做法,獲通報表揚??萍紕撔乱呀洺蔀楹戏首铛r明的標簽。
安徽合肥,古稱廬州。趁著歲首,記者走馬合肥科創“作戰沙盤”,嘗試“一日看盡廬州花”。
“為科學家省吃儉用,合肥可是有傳統的”
從合肥政務中心出發的時候,天鵝湖剛從晨光中醒來。向北一路飛馳,沿途旌旗獵獵。
不久前,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合肥落幕。大會促成合作項目703個,投資總額5800余億元,其中簽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類項目、新一代信息技術類項目、高端裝備制造項目252個。
位于合肥西北部的廬陽區三十崗鄉,因為三國新城遺址公園被合肥人熟知。
上一秒,田園美景仍令人心醉;下一秒,“未來感”撲面而來。透過無人機鏡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建重點項目——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一覽無余。冬日暖陽下,一排排造型獨特、現代科技感十足的建筑出現在眼前。
暖意同樣充滿室內,工作人員正在全神貫注安裝調試設備,不遠的未來,一系列激動人心的科研項目將在這里啟動。
14棟已竣工的單體建筑頂部,太陽能板吸收著取之不盡的光。未來,這里將會聚起一群夢想家創造用之不竭的光。作為“人造太陽”的重要研究平臺,園區將為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提供粒子流、電、磁、熱、力等極端實驗條件。
追著光,不遠處,層林掩映著一座伸入水庫的“半島”,叫作“科學島”。島上,一個高11米、直徑8米、重400噸、形似鍋爐的龐然大物引人注目,這是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
2021年5月28日,“人造太陽”實現了可重復的1.2億攝氏度101秒等離子體運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每一瞬的延長,不斷拉近著人類與夢想的距離——無限而清潔的能源。“第一盞被核聚變能點亮的燈”,可望在島上,可期在中國。
“60億,我們自己掏的,要干就干世界級!為科學家省吃儉用,合肥可是有傳統的喲!”陽光落在“聚變合肥”四個大字上,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一句話,引得眾人會心一笑。
為科學家省吃儉用,虞愛華所言非虛。2020年,合肥財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14%,位列全國重點城市第一。
“有傳統”,也不是空穴來風。驚人崛起的科創高地,牽連著一段“相互成全”的佳話。20世紀60年代末,因“戰備疏散”南下的中國科大“無處安身”,關鍵時刻,是合肥勒緊了褲腰帶接納了他們。給口糧,給土地,給校舍,給一切……甚至讓中國科大成了彼時南方唯一有暖氣的高校。
從依托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成功研制國產全球最緊湊超導回旋質子治療系統,到依托穩態強磁場裝置自主研發國內首個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藥,并完成Ⅰ期臨床試驗……一路走來,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基礎研究優勢正加速轉化為產業優勢。
不久前,量子計算機“祖沖之二號”“九章二號”相繼在合肥誕生。這些年,一項項重大科技成果在合肥“橫空出世”,代表人類凝望星辰大海。
為什么是合肥?凌厲的科技攻勢背后,是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真心付出,苦心經營。
在合肥,造一輛車能多賺5000塊
繼續往北,到了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邊上。以往,該出城了,如今,卻是“入局”了。
入局國內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合肥創造了業界的“神話”。
蔚來中國落戶合肥,牽手江淮汽車,打造合肥先進制造基地生產線;德國大眾大手筆入股江淮汽車和本土電池新材料企業國軒高科……一條數千億元產值的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呼之欲出。
果然,落子有聲。
大半年前,第10萬輛蔚來汽車在合肥下線;沒過多久,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開建;不久前,中航鋰電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合肥基地項目開工;數天前,國軒高科50GWh動力電池項目開工。
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合肥如日中天。
站上觀景臺,頭頂,飛機呼嘯著起飛降落,音浪巨大,也蓋不住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升騰的蓬勃朝氣。
蔚來汽車CEO李斌手一揮,“4月開工,8月主體封頂,11月設備安裝,明年三季度投產,合肥速度名不虛傳!”預計建成后,產業園將形成年產100萬輛新能源汽車、100GWh動力電池產能,創造5000億元年產值。
在合肥,蔚來每生產一輛汽車,就能多賺5000元。哪里擠出來的利潤?“四不靠”的合肥如今“四邊靠”,李斌用“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通江達海”來形容,在交通區位優勢加持下,一輛整車物流成本可以節省1000余元。產業集群帶來的優勢更為明顯,“電池不必通過卡車拉來,而是通過傳送帶傳來”,這樣一來,造一輛車又可以節省3000余元成本。
西裝革履、意氣風發的李斌,毫不掩飾合肥對自己的“知遇之情”。2019年,四面楚歌的蔚來瀕臨破產,與18個城市談了落戶計劃,都沒談成,合肥是最后一個。就是這最后一個,成了,合肥不僅給了蔚來資金,還有信心……合肥把蔚來從“ICU”里“撈”了出來。
從工地走向沙盤,一片隆起的產業高地呈現在人們眼前,而產業高地,必是人才高地!未來,園區將集聚起1萬名研發人員,以及4萬名技術工人,他們將成為城市發展的“活水”。
2021年,合肥高校畢業生人數達20萬人,60%以上畢業生選擇留在合肥。選擇合肥,變得大大方方,理由充分:政策優、環境好、機會多。從“搶過來”到“搶著來”,一字之變,意味無窮。
“把車搞好、賣好,園區建設好,讓全世界都到合肥來看看!”臨別之際,李斌一番豪言。
全球每賣8臺筆記本電腦,就有1臺來自合肥
合肥產業布局,兩個成語可以概括:心平氣和、急中生智。
何解?拆開看。
心(芯),芯片產業;平(屏),新型顯示產業;氣(汽),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和(合),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為代表的新興產業。
急(集),集成電路;中(終),智能家居、汽車等消費終端產品;生,生物醫藥;智,與工信部共建的“中國聲谷”以及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等為代表的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
如此布局,看似“旱地拔蔥”,并非“無中生有”。當政府把握好國家戰略方向與發展前沿,把握好產業發展規律和邏輯,剩下的交給市場,步步驅動演變,時時良性互動,一切水到渠成。
2020年12月29日19時52分,隨著滿載3025臺筆記本電腦的物流車發車,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度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合肥首家千億企業就此誕生!
再次走進聯寶生產車間,智能化整機PC生產線“水星線2.0”正在運行,在自動化率達60%的基礎上,“水星線2.0”還有5G技術護航,將實現更加柔性、高效的生產。相對應,還有一條主板智能化工業互聯線“哪吒線”,自動化率已達90%。
“半秒,即可下線1臺筆記本電腦。目前,全球每銷售8臺電腦,就有1臺是‘聯寶智造’。”聯寶CEO柏鵬介紹。
聯寶落戶合肥后,產業鏈上40家企業紛至沓來,帶動就業超過2萬人。更多千億企業,是合肥戰新產業發展的根。
如今,合肥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近3.5%,在全國名列前茅。
錢沒白花。
政府掛圖作戰,企業揭榜掛帥。2021年,合肥上市公司總數增至64家,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7,其中科創板12家,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2。今年前三季度,新興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產值近六成。
進入21世紀以來,合肥用了10年時間,變身為“中國家電之都”;又一個10年,合肥引進京東方,把屏搞好,打造“世界顯示之都”。
當年,合肥成就了京東方,京東方也成就了合肥。培育了以京東方為龍頭的“顯示”產業,是合肥最值得“顯擺”的事情之一。
此后,京東方陸續在合肥布局了第6代、第8.5代、第10.5代TFT-LCD生產線,大尺寸OLED技術平臺、智能制造工廠等重大項目。“共患難”的彼此,邁入了“同富貴”的新階段。
今年,合肥國資入股新型顯示企業維信諾,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京東方?令人期待。
在維信諾企業展廳,各式柔性OLED屏幕叫人眼花繚亂。一行人邊看邊說,“從資源布局到政策布局,未來的中國,必以科創布局,你信不信?”“合肥走對了!”
回程途中,一路燈火璀璨,指向很遠。點開手機,再看合肥地圖,更加清晰了。
(本報記者 丁一鳴 常河)